這也是李淳風急急忙忙地設計“華芯”,準備先用現有技術制造超級計算機的原因,起碼要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。
有了這款“華芯”,答應軍方的芯片問題算有了著落。
那另外一個就是航空發動機,這同樣是國內航空工業的“心臟”問題。
國內在這方面進步非常緩慢,先進發動機最初只能購自e國,導致雖然設計出比較先進的三代機和四代機,卻因為發動機受制于人,導致量產受到影響。
最近兩年國產新的渦扇發動機終于服役,才讓先進戰機量產不成問題。不過也就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,而性能和、e兩國最先進的發動機相比,依然有著相當的差距。
這也是李淳風決定拿出這個技術資料,相信可以一舉打動軍方放棄追查闖軍網事件,轉而和自己進行合作的關鍵原因。
可是在李淳風通過意念將f135發動機資料全部過完后,卻發現了不少問題,只看得自己頻頻搖頭。
看來自己現在的形態確實和人類大不相同,僅僅意念過完資料,就完全消化了資料的知識,而且還能發現資料中是否存在問題。
想到華夏總是用劣勢裝備面對敵人優勢裝備,如今自己就把這個最核心的發動機問題從劣勢轉變為優勢吧。
李淳風決定花些時間,全面改進一下f135發動機之后,再把改進版的資料交給軍方。
于是他迅速開始在虛擬現實世界中進行模塊搭建,他需要建立航空發動機研發所需要的各種環境、設備、生產設備等等,甚至還為此模擬f35戰機的其他模塊生產。
于是,這個工作量頓時大了起來,估計就算以他逆天的狀態,也需要一兩天時間才能模擬設計完成,而能夠這么快,還是因為之前模擬設計無人機時,自己已經建設了很多相似相近模塊,如今可以直接拿來用。
同時因為設計無人機,自己對飛行器的研究已經非常地深入,可以說舉世之中無人能出自己之右。
這使得自己查出f135存在的問題后,可以很快就能拿出對應的解決方案,并和整機進行模擬測試。
李淳風充分發揮并行計算的優勢,將需要改進的36個問題,分成36個子任務,同時進行方案模擬測試,這樣每一次各子模塊測試完成后,都可以毫無拖延地進行整合測試。
而為了這些測試,李淳風又增加了不少的虛擬現實世界的模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