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大明反擊的開始,唐明兩國的朝堂上可就熱鬧了。
當然,最緊張的還不是他們,而是大唐的那些商人。
經此一事,他們深深的意識到時代變了。
對于他們而言,一個哪怕看上去不起眼的政策都能在不經意間引起商場上的震動!
這是他們以往沒想到,或者說沒這么明確體會過的。
所以,哪怕大明給出了解決方案,而這個方案他們縱使也算滿意,但說到底,他們還是略感不安。
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少的商人開始選擇了觀望,這還不是最致命的,最致命的是還有一部分商人打算借此機會處理了貨物之后,退出大明的商業體系。
換句話說,在不知不覺間,大明的商業還是受到了此番的影響。
當然,對大明而言,問題還是存在的。
因此,以普西偌、契苾何力、李勤儉等人為首的大明朝臣開始了針對大唐朝臣的瘋狂報復。
而大唐那邊,房玄齡、溫彥博等人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,一時間,兩國朝臣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。
甚至,在大趙王廷的地界上,兩國軍方也是發生了數次的小摩擦,雖然每次的摩擦都控制得極好,但誰也不知道下一次,這樣的小摩擦是否會成為大戰的導火索。
對于這一切,李承乾看在眼里,不言不語。
他倒是樂見其成。
而李二也沒就此吱聲,該支持的他支持,但該沉默的他也沉默。
這一天,貞觀十二年元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