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命是宿葉城中最普通的底層青年。多年前,她來到城中求學,之后便留在這里工作生活。她的父母世世代代都是農民,雖然農民的社會地位并不高,但生活卻也幸福,物質上并沒有比城市里的人差多少。
這片地區被稱為赫爾垣,北臨敖蘭山脈,西邊則越蓬行省。論經濟水平,此地甚至要強過越蓬行省。只不過,與越蓬相比,這里的生活氛圍當真是......
至少在千命看來,這里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。
千命的一天幾乎可以代表所有城中的青年人。清晨,天剛剛亮,她急急忙忙地在床上睡眼惺忪地爬起來,匆匆洗漱幾下,隨意吃點東西,便前往工作。
赫爾垣原本實行的是一種終身雇傭制,只要員工不犯重大問題,即使毫無作為也可以工作一輩子??上?,由于最近幾十年經濟不景氣,大多數公司集團都不再采取此種制度。像千命這類年輕人大多數只能當個臨時工,不過,對于她或者大多數人已經不重要了,干什么工作他們一點也不在乎,能否干得長久更不重要。總之,干一天是一天,絕對餓不死。
如今,許多問題已經得到改善。再次拿千命來舉例好了,千命的一天從匆忙的早晨開始,泡茶、摸魚、午睡、再摸魚,直到太陽下山。她從不加班,一秒鐘都不會多待,老板幾乎每次都是最后一個下班的人,但也絕對可以在太陽下山之前收工。單單這么看,隔壁的鄰居可羨慕他們死了。
要說干的活少,倒是真的,但是,和以前的制度相比,其實二者并沒有太多區別,可能實際的生產比以往還能有提升。薪資方面,臨時工自然比不過傳統終身制的員工,但還是那句話,絕對是餓不死的,吃吃喝喝,一個人逍遙自在并無不妥。
這里的青年,不,中年和老年人也一樣,毫無上進心可言。老人想的是安安穩穩活到死,其他都無所謂;中年人想的是安安穩穩混到退休;青年人就厲害了,竟也是希望安安穩穩混到退休。幾乎沒有人再有什么偉大的理想,人們都追求平靜。由于本地經濟高度發達,只要沒有太多妄想瞎折騰,工資是足夠一個人用的。
活得安逸,更重要的是心態,千命的同齡人壓根對結婚生子毫無興趣,只會覺得麻煩。畢竟浪費心力和錢財最后大概率也得不到什么想要的,反而一地雞毛,給別人做了嫁衣裳。她不想買房子,沒有夢想,也不怎么存錢,都是隨緣花,能剩多少剩多少。或許外省的人會覺得他們沒出息,可她絲毫不在意,只要自己舒舒服服的,任何人的言語精神攻擊都毫無作用。對未來沒有任何期待和希望,更不想有希望,只是把當下的每天過好。
來到這里短短幾個星期,阿德對于赫爾垣的人民同樣有種欲說還休的異樣感。這里的每個人看似都十分友善懂禮貌,皆是笑臉相迎,眼睛里沒有太多神采,但絕不像越蓬行省的人充滿死氣怨恨。明明生活中的一切都不盡如人意,卻沒有絲毫不甘心的感覺,沒有希望,卻總是樂樂呵呵的。
阿柯和小米沒想那么多,也沒能力想到許多,他倆開心得很,因為本地有一類書籍十分對他們胃口。阿德自然又是不明白,小人書有什么可看的,不僅幼稚而且虛假至極。完全****的東西,他是不會有興趣的。他想不通,街上到處都是賣書的店鋪,為什么當地人能如此癡迷。小人書大多以連載的形式出版,每到新的一期發行,他便能看到各個書店門口排起長隊。一番了解過后,他依然無法理解,為什么人們不把精力放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上,不為生活努力,卻沉溺于虛幻之中。
阿柯小米倒是好,來到宿葉短短的幾天時間,便因為這種破書結識了好幾位書友,其中就有千命。
那天,千命被老板臨時通知要加班,她于是編了個理由,說是要外出見客戶,之后一整天的時間,老板便再也聯系不上她了。事實上,她根本沒去跑業務,而是不務正業來到了書店。書店門口的海報上寫著“特碧石礦機大促銷”,但排隊的人卻對經濟新聞毫無興趣,只顧著搶購新一期的小人書。其中,便有阿柯三人。
好巧不巧,當日新一期的書排到四人時,竟只剩下最后一本。一通商量下,千命與阿柯合伙買下一本。隨后,千命、阿柯、小米三個人更聊得不亦樂乎,千命還邀請幾人去家中做客。
“姐姐,你能不能在這先等等我們?我們要去交代一下才能去你家。”
“當然可以,我就在原地等你們?!?br/>